當你老了,有房子也有子女,你會去住養老院嗎?



姊妹同住養老院

90歲的張緒芬和相差6歲的妹妹張緒芳,9年前先後住進位於陽明山上公辦民營的安養中心。

安養中心有單人和雙人兩種房型,姊姊緒芬和先生李同義住雙人房,妹妹緒芳和先生各住一房,因為當初妹妹住到安養中心時,先生焦鴻勛不願同行,自己住在台北市的大樓住家裡,一段時間後,鴻勛發現自己無法獨自生活,於是追隨太太的腳步也住進安養院。由於安養院內大部分都是單身,姊妹倆與先生兩對四個人,成為安養中心裡許多人羨慕的老伴夫妻。




我媽是去住飯店

妹妹緒芳,小學老師退休,在家過了20多年的家庭主婦生活,不想再為三餐瑣事繁忙,她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女兒硯若很支持媽媽的決定,她覺得媽媽現在的生活就像住飯店,時間到了就去吃飯,想出門隨時可以出門。緒芳住在安養中心,有很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像是散步、看書和朋友聚會。

安養中心有接駁車,緒芳經常下山和老朋友、老同事相見歡,退休同事裡只有她一人住在安養院,其他人大多與子女同住。然而,不與子女同住不增加子女負擔,正是芬芳姊妹當初入住安養院的主因。





父母住安養院 是子女不孝?

姊姊緒芬與先生原本住在高雄的五樓公寓,兒女因為工作關係都不在身邊,緒芬和先生考量年紀更長之後,會增加孩子們的照顧負擔,於是接受兒女的建議住進安養中心。緒芬認為年紀大的人,能夠安安靜靜的生活,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不給孩子添煩惱,就是最好的養老方式。

緒芬的女兒雪雯每晚都和媽媽通電話,也常陪媽媽一起購物。和她父母一樣有房有孩子的長輩,很少人會選擇住安養院,然而她的朋友大多都能接受,將來老後要住安養機構。





身後事如何安排?

兩姊妹的父母原本是土葬,妹妹緒芳考慮到後代掃墓的方便性,多年前將父母遷葬到陽明山花葬區,她也交代兒子和女兒,未來她和先生的後事也都比照辦理。





高齡化社會來臨,如何不麻煩子女,也能過上獨立又有品質的生活呢? 請看芬芳姊妹花的養老選擇。


Introduction

By 2025, Taiwan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super-aged society, making aging a central concern. In response, 9 years ago, sisters Chang Hsu-fen, 90, and Chang Hsu-fang, 84, chose a path less traveled for their golden years. Weary of the daily grind and eager not to burden their children, they moved to a retirement home nestled in the mountains, trading their bustling city life and endless household chores for life in the slow lane. In today’s episode, we explore how Hsu-fen and Hsu-fang defy the negative stereotypes associated with care homes and provide a refreshing outlook on aging with dignity and independence. What prompted their bold decision? How do they find fulfillment in their new lifestyle? And what wise words do they have for growing old gracefully? Let’s find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