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島的東邊,總是有吸引人的碧海藍天,但在冬季前往縱谷線,還有小站可以停留,也看一看無始以來,被兩個山脈守護的城鎮,走過繁華年代後的存在。這一次的旅行,就這樣開始了……
〈木瓜山〉/劉克襄
每天,凌晨的最後一刻
那山總會站成全世界最豐滿而堅實的肩膀
讓早起的陽光悄悄地滑下v
溜過鯉魚山的肚腹
去輕輕地叫喚整個縱谷
直到海岸山脈露出惺忪的身子
那時,稻田裡的鷺鷥已經伸展翅膀
蔗田裡鬼鼠和環頸雉紛紛抬起頭
連花蓮溪的雁鴨和水牛也睜開眼睛了
而我們搭乘的火車
就在安詳而開闊的舒展中
熱鬧地拉開了黎明的序幕
吉安、壽豐、豐田、萬榮、光復、大富……
喏,這些太平洋黑潮旁邊
肥美名字的小鎮們
一個個都快樂地醒來了
DAY1,浩克在壽豐
太陽照在海岸山脈上,從平和站開始,旅人聽見烏頭翁的鳴叫,鐵道迷專程到那看著鍾愛的木瓜山,無人看管的小站有旅人生命中的需要,是偶爾能停頓的一個人的孤獨。搭上區間車慢遊,前進兩站,豐田到了。
清晨5點就開賣的碗粿店,吃一口純正的客家水板,老闆教導鹹甜不同的吃法,從此美味品鑑有了定位。少年富民跟著爸媽一直在家鄉創造,從移民村時期日人在碧蓮寺留下一代記,到狛犬身上的童年記憶,在青年的豐厚的口述中,豐田的故事平實又奇幻的栩栩如生。
這個曾經因為豐田玉繁華的小鎮,只有被石頭養大的一代還記得遠方山裡的盛況,那個深夜也在發光的地方已然停下,就像小鎮靜止的午後,真的都睡著了。秘密小店收留要搭區間車轉乘的旅人,還好,我們都可以停留。
DAY2,浩克在光復
瓦上沾染青苔,遠方糖廠的煙囪停工了,今天準備融入阿美族Ina的日常,在山脈之間不會迷路,野菜的產地就在中央山脈的另一邊。
所有說不出名字的菜都可以吃,最後就是一鍋Se’mot什麼湯,接近冬至,Ina們圍在一起搓湯圓,用部落當季的各色糯米與天然艾草,混成遊子最愛的家鄉味。不只食物,一起共食的智慧,都讓人獲得滿滿能量。
光復車站旁,有一棵老樹相伴的書屋,傳承族語的繪本描述著過往開墾的故事,一首唱不完的古調問著你要去哪裡呢?站前的牌樓有老村長的記憶,他也為小鎮畫下記憶中的地圖。
故事交錯,旅人騎一段腳踏車,在楓香林間,想起自己知道的過往,這個曾經種滿甘蔗,滿是糖香不夜城的地方,宿舍還在、村落內的小站還在,山脈也還在。
大富站前亮起了街燈,所有的似曾相似,好像都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