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一次仰望著玉山的英姿是什麼時候嗎?
依著群山的臂膀上行,那些許久不見的山中部落、吊橋流水是否依舊康健?耆老的歌聲與孩童的笑聲是否仍迴盪?
大冠鷲在天際巡弋,似在召喚著旅人起身跟隨。土地的記憶是一股上升氣流,張開翅膀,讓它扶著你越飛越高,展望來時的風景,也看見未來的方向。
DAY1,浩克在明德、羅娜
啟程時,正是那年強烈寒流最刺骨的時刻。「既然都這麼冷了,就下雪吧!」旅人這麼盼望著。不過隨即被明德村街角的麵攤老闆娘溫暖了胃跟心。
乘著山區公車蜿蜒往羅娜前進,同車一群乘客從員林遠道而來,是要去泡溫泉的。「好想跟你們一起去!」,也許那才是最迷人的第一站。
布農族最大的聚落羅娜村被雲霧輕輕地包圍著,宛如天空之城。巷子的這頭有大姐熱情訴說著村落的故事歡迎旅人的到來,另一頭的老雜貨店彷彿時間停止,隱約看得見當年以物易物的歲月。
返鄉的藝術青年頂著爆炸頭,用畫筆說起祖先從郡大山遷移到此的傳奇,也守護著布農精神。
村子裡,一群長者圍著火爐取暖,耆老邀約喝杯小米酒再走吧,旅人卻是被古老的杵音攔下了腳步。「這是爸爸的聲音…那是女兒的聲音…」, 家族的羈絆與記憶,就在你來我往的撞擊中,細細的回味與溫習了。
DAY2,浩克在卡里布安、久美
濃霧遮閉了山下的卡里布安村,無從尋覓今天目的地。山櫻花卻在眼前開的滿谷,在白茫中綻放成一片桃花源。
卡里布安曾是獵人們的舞台,我們不走進獵徑尋訪前人的英勇足跡,而是跟野菜廚房主人採山芹菜、咬人貓、火炭母草…,從阿嬤的料理看見巒社族人對生命與自然的觀照。
住在千歲吊橋橋頭的大姊,無疑是熱情又有求必應的土地婆。「要不要皇帝豆排骨湯」「要不要香檬」「要不要芭樂」。別再問了,不然她會全部拿給你。
久美村裡的雜貨店不賣菸酒檳榔,二手的愛心衣物、文具、家電任君取用,老闆娘的爽朗笑聲溫暖了村子裡的老老小小,那是寒冬山中最幸福的一角。
午後的教堂前廣場,村民歡喜聚集打雙排球比賽。兩顆大球究竟是誰打到了並不重要,見者有份的頒獎時刻,才是最讓人期待的完美結局。還有誰會在意下不下雪呢?